99热免费,女高潮大叫喷水流白浆,精品老肥婆88AV,美女后入视频,日韩h

首頁> 熱點 > > 正文

世界上僅存的雄性北非白犀牛接受安樂死

2019-08-16 16:58:25 來源:新華網

白犀牛接受安樂死 世界上僅存的雄性北非白犀牛

白犀牛資料圖

世界上僅存的雄性北非白犀牛“蘇丹”因年事過高,身體機能急劇衰退,19日接受“安樂死”。

“蘇丹”現年45歲,是世界上僅存3頭北非白犀牛中唯一雄性,生活在肯尼亞奧爾佩杰塔自然保護區(qū)。去年年底以來,它身體每況愈下,皮膚、肌肉和骨骼受到影響。

對犀牛而言,45歲相當于人類90歲。奧爾佩杰塔保護區(qū)在一份聲明中說,“蘇丹”的身體狀況在生命最后24小時里急劇惡化,無法站立,飽受痛苦,多方組成的獸醫(yī)小組決定為它實施安樂死。

“它是這一物種的一名杰出代表,”保護區(qū)首席執(zhí)行官理查德·維涅說,“不可持續(xù)的人類活動導致犀牛和上萬其他物種瀕臨滅絕,這一困境下,它喚起全球關注的努力值得銘記。”

“蘇丹”多年沒有交配。促成“蘇丹”自然交配的努力失敗后,保護區(qū)工作人員去年發(fā)起網絡求偶,希望募集資金,為它做人工授精,以免北非白犀牛絕種。“蘇丹”去世后,世界上僅剩兩頭雌性北非白犀牛。

姚明:世界上最后一只雄性白犀牛離開了

白犀牛接受安樂死 世界上僅存的雄性北非白犀牛

"世界上最后一只雄性白犀牛離開了,聽到這個消息真得讓我十分悲痛!#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姚明寫道。

整個NBA生涯,姚明場均上場32.5分鐘能得到19分9.2籃板1.9蓋帽。

特別聲明:本文為自媒體作者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觀點。東方體育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

馬上評|最后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離世,對人類是一種警示

世界上最后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45歲的“蘇丹”,因病情急劇惡化,無法行動,19日在肯尼亞奧爾佩杰塔自然保護區(qū),以安樂死的方式離世。“蘇丹”的死亡標志著該物種正式進入滅絕倒計時。

上一次“蘇丹”出現在公眾視野,還是去年5月,肯尼亞自然保護區(qū)在交友網站為其“征婚”,但最終,“蘇丹”未成功生育后代。目前,奧爾佩杰塔保護區(qū)還有僅存的兩頭白犀牛,但均為雌性。也就是說,蘇丹的去世,意味著北方白犀牛物種,很難以自然繁殖的方式再孕育后代。

北方白犀牛的精子已有貯存,可以嘗試用人工孕育,但人工孕育費用預計高達900萬美元,具有相當大的風險,且在白犀牛身上從來沒有嘗試過。因此可以說,“蘇丹”的離世,幾乎等同于北方白犀牛物種在地球上的滅絕。

人類獵殺是導致犀牛數量銳減的主要原因。由于犀牛角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以及可用于制作傳統(tǒng)的阿拉伯彎刀的刀柄,其價格被炒到比黃金還高,已經達到每公斤6萬美元。也因此,人類對犀牛的獵殺活動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再加上人類活動導致棲息地縮小和喪失,在上世紀60—80年代,北方白犀牛已經大量消失,到1984年,僅剩下15頭。

僅有的幾只幸存者被送到了保護區(qū),但失去了種群的庇護、交流、溝通,白犀牛不僅生存難以為繼,更難以成功繁衍以延續(xù)種群。

不難看出,白犀牛的厄運,很難用生物進化理論的“適者生存”來解釋,更多的還是來自人類的貪婪。

從保護生物多樣性角度來說,保護犀牛就是在保護人類自身。人類與地球上的其他物種,本就應是和諧共生的關系,而非主宰與被主宰的從屬關系。反過來,到了人類更多地左右自然和主宰其他生物的命運時,生物多樣性就不僅面臨著衰退,而且會向單一或狹窄的方向發(fā)展,這對人類自身也是一種警示。

生物進化研究中領域有一個至今仍在爭論的的焦點:拉馬克的“獲得性遺傳”理論,說的是生物在個體生活過程中,受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產生帶有適應意義和一定方向的性狀變化,并能夠遺傳給后代的現象。

為了保護大象,一些動物保護組織想出了把大象牙鋸掉的辦法。如此也造成了一種生物演化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大象一出生就沒有象牙,以求自?!,F在非洲一些地區(qū)的雌性大象98%沒有象牙,而以往的發(fā)生率平均為2%~6%。有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因為多年來盜獵者獵殺大象以獲取象牙,改變了它們的基因。

如果犀牛也像大象一樣以減少或不再擁有牛角來規(guī)避災難,站在物種保護的角度來看,對物種留存雖然有好處,但從生物多樣性、自然發(fā)展的角度看,勢必造成人類對大自然生命演化的干預,并非好事。

更何況,每一物種的存在,都會與周圍的生物、生態(tài)和環(huán)境進行交流和相互依存,共同成為生態(tài)系統(tǒng)不可或缺的部分。某種物種消失,都相當于在生態(tài)鏈條上打開了一個缺口,其弊端早晚會顯現出來。

“蘇丹”離世,全世界為之惋惜。姚明在社交媒體發(fā)文紀念,重申“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以期進一步喚醒人們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事實上,對中國來說,瀕危野生動物的保護同樣任重道遠:因食用和過度捕獵,禾花雀已從“瀕危”升為“極危”;白鱀豚已功能性滅絕;長江江豚如果不抓緊保護,也可能會在10—15年出現功能性滅絕。

拒絕野生動物制品,抵制一切殘害野生動物的行為,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環(huán)境,才能避免更多物種因為人類的貪念而滅絕。

標簽: 北非白犀牛接受安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