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热免费,女高潮大叫喷水流白浆,精品老肥婆88AV,美女后入视频,日韩h

首頁> 熱點 > > 正文

賣冰棍掙零花錢 陌生人鼓勵他大方吆喝

2019-08-21 10:06:44 來源:北晚新視覺

8月11日下午4時,江漢路步行街上,9歲的楊祝捷身背軍綠色保溫盒,盒內(nèi)裝有50支綠豆冰棍。“賣冰棍,綠豆冰棍,3元一支,叔叔要買一支嗎?”說完,他拿出一根綠豆冰棍,露出乖巧的笑容。20多米外,他的媽媽祝女士笑得更甜。類似的場景從7月28日開始,每周末在江漢路出現(xiàn)。長40厘米、寬30厘米、高27厘米的保溫箱,馱在身高不到1.5米的楊祝捷身上,顯得比實際尺寸更大些。

9歲男孩賣冰棍掙零花錢 4歲起每年上街自己掙錢

資料圖冰棍 新華社圖

江漢路上賣冰棍

男孩4歲起每年上街自己掙錢

4歲賣報紙,5歲賣手工氣球,6歲參加童裝發(fā)布會走秀,7歲賣“頭上長草”發(fā)夾,8歲那年的年底,小家伙賣起平安果和熒光發(fā)飾……在賣東西這件事上,楊祝捷算是個“老手”。當然,每一次,媽媽祝女士都守在一旁默默地照看著他。

今年賣冰棍的初衷,是為了購買電話手表。最近,楊祝捷一直想擁有一部電話手表,雖然家庭環(huán)境不錯,但他沒有向家人提要求。一次,他在街上看到同齡人賣冰棍,于是提出:“我也賣冰棒,自己掙錢買手表。”

楊祝捷一家住在漢陽區(qū),保溫盒里的冰棍都是他自己在家附近批發(fā)的。第一次進貨用的是自己的零花錢,后來進貨,用的就是之前積攢的“銷售額”。

周末祝女士才休息,孩子太小,出外賣冰棍,作為母親總歸不放心,因而時間也選擇在周末。地點定在江漢路,因為這里人流量大。

6年銷售所得,楊祝捷和母親都沒細致統(tǒng)計過,但應(yīng)該不足千元。祝女士說,如果是公益活動,兒子就捐贈出去,如果不是,他會作為自己的零花錢使用,買些喜歡的玩具、書籍等。“孩子體驗了賺錢的艱辛,也就不亂花。”祝女士說。

第一次時開不了口

陌生人鼓勵他大方吆喝

掛著快捷支付二維碼的保溫盒與冰棍總重量差不多10公斤,楊祝捷背得有些吃力,他還要叫賣、收錢、與客人交流。

一對情侶走來,楊祝捷快步跑上前推銷。“姐姐,買一支冰棍吧,可甜了。”看著可愛的楊祝捷,女孩微微一笑,買了5支。

“姐姐,你知道世界上什么‘門’最幸福嗎?”面對楊祝捷的提問,女孩有些迷惑。“是你們。”說完,楊祝捷和女孩一起笑出聲。

多年的社會實踐讓孩子能夠和陌生人更好地溝通,拉近距離。這樣的場景在初次賣報紙時是難以想象的。

祝女士坦言,4歲那年,楊祝捷因為首次嘗試社會實踐,很難開口,“那時的他手里拿著一摞報紙,站在馬路上一動不動,什么也不說,更不懂得吆喝。”盡管事情已經(jīng)過去5年,但作為母親,祝女士依然記得孩子的一點一滴。

為了幫助楊祝捷,祝女士向來往的一位老人求助,表示愿意給老人一元錢,希望老人能去買楊祝捷手里的一份報紙,支持他。

老人聽后,答應(yīng)了祝女士,卻婉拒了那一元錢。老人朝著楊祝捷走去,自己掏錢買了份報紙,并對楊祝捷說,“小朋友,你真棒!好好加油呀!”

那一刻起,楊祝捷勁頭足多了。他開始仔細觀察身邊小朋友如何吆喝叫賣報紙,而且主動跟路人說話。慢慢地,報紙一張接著一張賣出去,楊祝捷小臉蛋上也露出了笑容。

邀同學“入伙”

自己掙得多,但每次都平分收入

這些年來的經(jīng)歷,小家伙有哪些收獲?祝女士說,作為母親,孩子能更好與人溝通讓她高興,最讓她欣慰的是,這些經(jīng)歷,讓孩子磨練了自強自立的精神,也培養(yǎng)了他的團隊意識、分享意識。

楊祝捷曾邀請過自己的小伙伴一起上街賣東西。

因為其他小伙伴沒有楊祝捷那樣豐富的經(jīng)驗,賺的錢自然也沒有楊祝捷多。當天將商品都賣完后,他總是主動和小伙伴平分銷售所得。祝女士曾詢問兒子平分收入的原因,兒子的回答讓她欣慰——“我們是一個集體,每個人售賣都努力了。”

武漢的高溫讓不少人感到難受,但楊祝捷卻從來不叫苦叫累。50支冰棍一般需要銷售2小時,銷售完,他的身上早已濕透。“這對我是鍛煉。”面對有顧客在高溫下對他的心疼,一臉稚氣的楊祝捷,回答起來讓人感到一種與年齡不符的成熟穩(wěn)重。

這樣到底對不對?

寶媽自言“有些茫然”

孩子的懂事讓祝女士感到欣慰。“孩子能夠用雙手創(chuàng)造價值,足以證明孩子的能力在不斷提升,畢竟,孩子明白賺錢的辛苦。”

孩子懂事,學習也不差。然而,對于這件事,楊祝捷的不少家人仍有不同想法:“孩子會不會只想賺錢,不愿意學習?”“應(yīng)該讓孩子用腦力賺錢而非體力”“為什么要讓孩子吃這個苦?”

也有人提出質(zhì)疑:孩子賣冰棍是否符合城市管理要求?對此,祝女士表示,孩子賣得不多,主要是種社會實踐,不是純粹為了賺錢。

“我也不知道這樣的決定是否真的正確。”看著楊祝捷銷售的身影,祝女士直言,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金錢觀,作為家長,自己也有些茫然。

“同樣作為一名家長,我對祝女士表達敬意。”洪山區(qū)十佳班主任、長虹中學周芳老師直言,金錢是孩子成長中必須要直面的東西,在社會實踐中認識金錢,知道金錢從何而來、該如何使用,這樣比生硬的說教要直觀得多。她建議,孩子在社會實踐的同時,家長予以妥善指導,讓孩子形成積極正確的金錢觀。

“社會實踐并非只有售賣東西這一種方式,學校和家長還可以組織孩子參加各式各樣的志愿服務(wù)、公益活動,通過不同種類的合法實踐豐富他們的金錢觀。”周芳說。武漢晚報記者姚傳龍實習生孫穎

延伸閱讀

賣冰棍攢大學學費:一根可賺1元錢 少年開學前需賣7000根

7月12日,河南盧氏縣一景區(qū)內(nèi),一少年正推著自行車賣冰棍。他說自己今年高考成績520分,過了一本線,但家里拿不出7000塊錢的學費,他就在景區(qū)賣冰棍,希望通過自己的雙手來賺取。一根冰棍可以賺1塊錢,開學前他需要賣出去7000根。

少年賣冰棍攢大學學費 過了一本線但家里拿不出學費

賣冰棍攢大學學費

少年賣冰棍攢大學學費 過了一本線但家里拿不出學費

賣冰棍攢大學學費

老師也反饋說,少年讀書時十分努力刻苦,有時同學外出就餐,他也仍在學習,能取得今日這種成績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

勵志的孩子這樣爭氣,不僅令師長欣慰,也給予社會滿滿的正能量。

有一位叫姜文君的女孩,少時母親改嫁,父親靠做苦力撫養(yǎng)其成長,供養(yǎng)她念書。高考文君的總分為576分,比浙江省普通類一段線只差一分,最后錄取文君的是浙江中醫(yī)藥大學。

錢報中天助學欄目以《姜文君:樂觀女孩暑期打工攢學費》為題報道了姜文君暑期打零工攢學費的故事。

錄取姜文君的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醫(yī)學技術(shù)學院得知此事后非常重視,專程開會商討幫扶方案。近日,學校派三位老師專程前往云和縣進行家訪,為文君帶去了好消息——四年大學學費全免了。

目前,姜文君暫別了打工的玩具廠,把更多的時間用來學習,準備迎接嶄新的大學生活。她還是喜歡在自己的房間里靜靜練字,喜歡在窗臺前翻著《平凡的世界》和《活著》。

杭州老師上門家訪,她連說了三遍“很幸運”

聽到大學老師要來家訪,姜文君和父親早早地做了準備,守候在家里。

就在前一天,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醫(yī)學技術(shù)學院輔導員丁藝雪老師給文君打了電話。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醫(yī)學技術(shù)學院學生工作辦公室主任謝書銘說,看到錢江晚報對姜文君的報道后,學校十分重視這位新同學,通過電話了解了她的情況,并專程開會商討幫扶方案。

8月24日清晨5點多,謝書銘老師以及學生處金鑫俊老師、輔導員丁藝雪老師一同坐上從濱江發(fā)出的第一班公交車,前往杭州東站搭乘高鐵去麗水。錢報記者也跟著老師們再次來到麗水云和。文君和爸爸都在,見到老師們來了,隔著家門口的那條小河,文君激動地喊起了“老師”。

她還是梳著一頭馬尾辮,還是穿著上次見到時的那件白T恤,還是笑得那么燦爛,讓人一眼望去就感受到那股樂觀向上的力量。

來到文君家,老師們首先看到床上疊得方方正正的被子,都豎起了大拇指。文君說,“我覺得被子疊得整齊些,看起來才有家的感覺。”

謝書銘老師轉(zhuǎn)過身對文君說,“學院里聽說了你的情況,很重視,開會決定把你四年的學費全都免掉了,只要在這個學院學習,就不用擔心學費的問題。”

文君左手捂住張開的嘴,不敢相信。文君的父親坐在一旁也驚喜萬分。困擾這個家庭的難題算是解決了。

謝老師向文君介紹了她選擇的專業(yè)——“聽力語言與康復”。“這個專業(yè)上世紀90年代末才傳入國內(nèi),是浙江中醫(yī)藥大學最有特色的專業(yè),在這一領(lǐng)域工作的很多學生都是畢業(yè)于浙江中醫(yī)藥大學,而且畢業(yè)生都在三甲醫(yī)院工作。”聽完謝老師介紹自己的專業(yè),文君小聲說道:“很幸運。”

“大學的學習和高中不一樣,除了正常學業(yè)外,還有很多需要自學……”輔導員丁藝雪老師鼓勵文君多學習、多讀書、多鍛煉自己。文君在高中是班長,丁老師也注意到了,她勉勵文君入學后積極去參與學生工作。聽著丁老師的話,文君又一次說:“很幸運”。

金鑫俊老師向文君介紹了學校對于科研上的扶持,關(guān)于獎學金、社會實踐、始業(yè)教育、社團活動的點點滴滴。聽完,文君又說了句“很幸運”。

對于大學生活有一點憧憬,也有些迷惑

交談中,文君一直坐得很端正,兩只胳膊在膝蓋上撐得筆直,像在課堂上一樣,靜心聽老師介紹。

父親姜建華則坐在一旁靜靜地聽,這位47歲的男人老實憨厚,話也很少。但是說起自己的女兒,臉上露出了笑容。“從小到大她學習一直都很好,在高中也是班長,我很驕傲,就是馬上要離開家一個人去上大學了,有點舍不得。”

對于即將開始的大學生活,文君說,“有一點好奇、期盼,還有點小糊涂。”她心中還有無數(shù)個問號,比如自己的專業(yè)究竟要學習哪些內(nèi)容?今后在大學要完成哪些課程?可以選擇哪些業(yè)余社團?甚至,她開始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目標,今后自己往哪個方向走……

文君說,這段時間,她要讓自己“靜下來”。每天看書、練字、幫親戚家做些事,日程安排得滿滿當當。她還要完成一份學校為她定制的暑假作業(yè),比如看幾本好書、上一堂網(wǎng)課、做一份調(diào)查等。

臨走時,金鑫俊老師掏出了一個裝著1000元現(xiàn)金的信封,交到了文君爸爸的手中。“這是老師們的‘接力棒’,希望文君將來能夠成才。”老師們對文君說,學校惜才、愛才,希望培養(yǎng)出一個出色的校友。“聽力康復本身帶有很大的公益性,老師們希望你有自信、開放的心態(tài),能夠?qū)碓谧约旱墓ぷ髦?,把愛心傳遞下去……”

標簽: 賣冰棍掙零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