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歡
更多>1、二泉映月(TheMoonReflectedInEr-qua)阿炳的代表作。
【資料圖】
2、阿炳經(jīng)常在無錫二泉邊拉琴,創(chuàng)作此曲時已雙目失明,據(jù)阿炳的親友和鄰居們回憶,阿炳賣藝一天仍不得溫飽,深夜回歸小巷之際,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為動人。
3、阿炳的朋友陸墟曾這樣描寫過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時的情景:“大雪象鵝毛似的飄下來,對門的公園,被碎石亂玉,堆得面目全非。
4、凄涼哀怨的二胡聲,從街頭傳來……只見一個蓬頭垢面的老媼用一根小竹竿牽著一個瞎子在公園路上從東向西而來,在慘淡的燈光下,我依稀認得就是阿炳夫婦倆。
5、阿炳用右脅夾著小竹竿,背上背著一把琵琶,二胡掛在左肩,咿咿嗚嗚地拉著,在淅淅瘋瘋的飛雪中,發(fā)出凄厲欲絕的裊裊之音。
6、”這首曲子開始并無標題,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賣藝時并未演奏此曲,阿炳曾把它稱做“自來腔”,他的鄰居們都叫它《依心曲》,后來在楊蔭瀏、曹安和錄音時聯(lián)想到無錫著名景點“二泉”而命名為《二泉映月》(江蘇無錫惠山泉,世稱“天下第二泉”),這時方定下曲譜。
7、賀綠汀曾說:“《二泉映月》這個風雅的名字,其實與他的音樂是矛盾的。
8、與其說音樂描寫了二泉映月的風景,不如說是深刻地抒發(fā)了瞎子阿炳自己的痛苦身世。
9、”1950年深秋,在無錫舉行的一次音樂會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后一次演奏此曲,博得觀眾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1951年,天津人民廣播電臺首次播放此曲;1959年10周年國慶時,中國對外文化協(xié)會又將此曲作為我國民族音樂的代表之一送給國際友人。
10、從此,此曲在國內外廣泛流傳,并獲得很高評價。
11、1985年,此曲在美國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國樂曲中名列榜首。
12、后來,彭修文將此曲改編成民族器樂合奏曲;吳祖強改編成弦樂合奏曲;丁芷諾、何占豪改編為小提琴獨奏曲;丁善德改編成弦樂四重奏等等。
13、中國唱片社曾將阿炳于1950年夏演奏此曲的鋼絲錄音制成唱片,暢銷海內外。
14、這首樂曲自始至終流露的是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思緒情感,作品展示了獨特的民間演奏技巧與風格,以及無與倫比的深邃意境,顯示了中國二胡藝術的獨特魅力,它拓寬了二胡藝術的表現(xiàn)力,獲“20世紀華人音樂經(jīng)典作品獎”。
15、樂曲《二泉映月》定名經(jīng)過1950年中央音樂學院楊蔭瀏、曹安和教授專程來無錫為阿炳演奏錄音,當時參加錄音的還有祝世匡老先生。
16、祝世匡曾在無錫報發(fā)表過《樂曲<二泉映月>定名經(jīng)過》一文,他在文中寫道:“錄音后,楊先生問阿炳這支曲子的曲名時,阿炳說:‘這支曲子是沒有名字的,信手拉來,久而久之,就成了現(xiàn)在這個樣子。
17、’楊先生又問:‘你常在什么地方拉?’阿炳回答:‘我經(jīng)常在街頭拉,也在惠山泉庭上拉。
18、’楊先生脫口而出。
19、‘那就叫《二泉》吧!’我說:‘光《二泉》不像個完整的曲名,奧曲里有首《三潭印月》,是不是可以稱它為《二泉印月》呢?’楊先生說:‘印字是抄襲而來,不夠好,我們無錫有個映山河,就叫它《二泉映月》吧。
20、’阿炳當即點頭同意。
21、《二泉映月》的曲名就這樣定了下來。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