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歡
更多>Professional&Publishing
生命的意義不在于長短,
【資料圖】
在于頓悟的早晚。
“我這一生走來可有遺憾?”大多數(shù)人是在晚年或者是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發(fā)出這一疑問。
驀然回首這一生,才發(fā)現(xiàn)竟然跟沒活過一樣,大腦一片空白,如同一張白紙,沒有一件可圈可點、引以為傲的事,沒有任何刻骨銘心的回憶。此時才頓悟,然而為時已晚,人生不能重來,只能帶著永久的、無法彌補的遺憾默默地離開這個世界。
只有極少數(shù)人在活著的時候能夠覺醒,在有生之年拓展了生命的寬度和廣度,度過了無悔的一生。風華正茂時的頓悟強于暮年遲至時的覺醒。
本書的初衷就是希望讀到此書的有緣人能提前頓悟,喚醒自己的本心,找到生命的意義,早日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只有頓悟后的人才會明白,悲歡離合、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常態(tài)。只有悟到這一點,才能坦然接受世事的無常,不執(zhí)著于結果,于風吹雨打中閑庭信步,于崢嶸歲月中獨享安寧。才會明白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更沒有什么是理所當然的;不會遇到一點點挫折就悲天憫人,陷于絕望;也不會因一點點成就就洋洋得意,忘乎所以。
Spring Lifestyle 2023
作者:靜音
本名苗潤青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愛好者,尤其是對儒釋道文化的認識,有其獨到而深刻的見解。對西方古典哲學也多有涉獵。處女作《頓悟》剛一上架,就引起了讀者的共鳴,給予了高度評價。
所謂高矮胖瘦的美麗只是外表,本質是一樣的皮囊,靈魂才是內在。從此不再癡迷外表,為情所困,為情所傷。開始修煉內在,靈魂逐漸變得豐盈。
短短幾十年的人生很快就會走完。不要一輩子都局限在別人的評議中,活給別人看,要在老去之前為自己活幾年。從此跳出世俗的藩籬,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低認知的人只是巨嬰。跟不懂事的嬰兒計較,除了拉低自己的智商,毫無意義。從此不再跟任何人計較、爭辯和生氣。
功名利祿只是浮云,誰也帶不走,千百年后皆是虛無。萬物皆為我所用,萬物皆不為我所有。從此不再透支健康和生命換取外物。
人應該追求可以帶走的東西。一是生命的體驗,體驗越多,生命越豐富,這種體驗誰也奪不走;二是充盈的靈魂,這種充盈需要終生的修為,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順應天道,敬天愛人。
——靜音
新書上架
▲本書已上架樹上微官網(wǎng)宣傳銷售
▲本書已上架淘寶網(wǎng)店宣傳銷售
▲本書已上架孔夫子網(wǎng)宣傳銷售
新書預售中
精彩內容節(jié)選
第二章夢想
蒼蠅之所以被稱為無頭蒼蠅,是因為它不知道去哪里。人需要有一個夢想,否則就會跟無頭蒼蠅一樣,不知道飛往哪里。
尼采①說:“人寧可追求虛無,也不能無所追求?!睕]有夢想的人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活著,為什么忙碌,只是稀里糊涂地干,稀里糊涂地活,無形中讓自己變成了一具行尸走肉,這樣的人生是可悲的,雖然活著,但并沒有真正意義地活著。正如臧克家所言:“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
王陽明②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學者曠廢隳惰,玩歲愒時,而百無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沒有志向,天下雖大,也可能會一事無成;大海中的無舵之舟,只能隨波逐流;草原上的無銜之馬,只能胡亂奔跑。人不立志,沒有追求,只會貪圖安逸,曠廢時日,得過且過。什么樣的價值觀決定什么樣的志向,建立在價值觀基礎上的志向,才會本能地去追求,全力以赴地去踐行,直至最終實現(xiàn)。立志成為圣人,才有可能成為圣人;立志成為賢人,才有可能成為賢人。有了夢想,才會有清晰的人生觀,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和繁雜的事務中不至于迷失了方向。才會有跌倒后爬起來繼續(xù)前行的勇氣,催生內心的使命感,堅定不移地去做自己這輩子要做的事。否則只能在黑夜里摸索著行走,盡管走了很久,最后發(fā)現(xiàn)還是在原地打轉,雖然打拼了多年,卻跟多年前一樣貧窮。而夢想就是黑夜中的燈塔,只有向著燈塔的方向前行,才能到達目的地,最終給自己一個滿意的人生。
夢想何時確立?答案是越早越好。
確立得越早,行動得越早,時間越充沛,實現(xiàn)的可能性就越大。
唐玄奘③13歲時,時任大理卿的鄭善果奉命在洛陽招收十四名資優(yōu)少年出家為僧。候選者達數(shù)百人之多。當時的玄奘因年紀小無資格參加考試,但不肯離去。偶遇鄭善果問他:“你出家是為什么呢?”小玄奘答:“遠招如來,近光遺法。”意思是從遠的說,我希望繼承如來的佛法,從近的說,我希望能夠將佛法發(fā)揚光大。被鄭善果破格錄取。從此他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萬里,跋山涉水,歷盡千辛萬苦帶回大小乘佛教經(jīng)律論五百二十夾,六百五十七部。歸國后受到唐太宗召見。成為中國漢傳佛教唯識宗創(chuàng)始人。
王陽明12歲上學期間問老師:“人生第一大事是什么?”
老師答:“讀書考取功名?!?/p>
王陽明說:“考取功名未必是人生第一大事?!?/p>
老師問:“你覺得什么是人生第一大事?”
王陽明答:“讀書做圣人?!?/p>
唐玄奘、王陽明都在年少時便有了清晰的人生目標,從此一生都走在這個夢想的路上,雖歷盡千難萬險,亦不曾動搖其堅定的夢想,終成正果。唐玄奘的漢傳佛教,王陽明的陽明心學都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影響至今。
①弗里德里?!ねつ岵桑?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哲學家、語文學家、文化評論家、詩人、作曲家、思想家。代表作《權力意志》《悲劇的誕生》《論道德的譜系》等。
②王陽明(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教育家。創(chuàng)立陽明心學,有《王文成公全書》傳世。
③唐玄奘(602年—664年),唐代高僧,我國漢傳佛教四大佛經(jīng)翻譯家之一,中國漢傳佛教唯識宗創(chuàng)始人。
第三章選擇
人生的過程就是一個選擇的過程。選擇對了,人生可期;選擇錯了,人生無望。
人的一生大約有三萬天,如果除掉睡眠的時間,就只剩下一萬多天了。區(qū)別在于有的人真實地活了一萬多天,有的人只活了一天,不過是重復了一萬多次而已。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上的匆匆過客,有的人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有的人活成了行尸走肉,其中的關鍵是選擇。有什么樣的選擇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選擇對了,夢想成真,人生可期;選擇錯了,光陰虛度,人生無望。環(huán)境的選擇,每個人都是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什么樣的環(huán)境造就什么樣的人生。世人耳熟能詳?shù)摹懊夏溉w”的故事,就是為孩子尋找最佳成長環(huán)境的例子。起初孟母家靠近墓地時,她發(fā)現(xiàn)年幼的孟子玩耍的都是下葬哭喪一類的事。
便將家搬到一處集市旁,發(fā)現(xiàn)孟子又學起了奸猾商人夸口買賣那一類的事。便又將家搬到了一個學宮的旁邊。發(fā)現(xiàn)孟子所學玩的是作揖遜讓、進退法度這類禮儀方面的學問了,于是就一直住在了這里。
環(huán)境對一個人,特別是對未成年人的成長有著直接的關系,孟子能成為一代大儒,跟小時候母親給他創(chuàng)造的良好環(huán)境,并利用這種環(huán)境漸染教化是分不開的。家庭幸福和睦環(huán)境里長大的孩子,大多身心健康,積極樂觀?;橐霾恍壹彝ダ镩L大的孩子,可能有性格缺陷,消極孤僻。久居蘭室不聞其香,久居鮑肆不覺其臭。生活在一個環(huán)境里,時間久了就覺察不到其異樣,但無形之中會對自己的性格、思想、觀念等產(chǎn)生重大影響。生活在草原的人性格豪爽,體格健壯,擅長騎馬、游牧;生活在海邊的人聰明豁達,泛著油光的肌膚更適合游泳、捕魚。
人的選擇,
選擇跟什么樣的人在一起,
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
They will be our mirrors,
the Wells into which we look to find out about ourselves.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著蜜蜂采花蜜,跟著蒼蠅找?guī)<词共珦糸L空的雄鷹如果長期跟雞生活在一起,也無法再飛上藍天;兇猛強悍的野狼長期生活在羊群里便失去了狼性。壯志凌云的人長期跟負能量的人在一起,也會使意志消耗殆盡,變得不思進取。長期跟各方面都優(yōu)秀、充滿正能量的人在一起,潛移默化中自己也會越來越優(yōu)秀,成為陽光快樂、積極向上的人。跟對人,不僅能做成事,還會成就自己的一生;反之,不僅碌碌無為,還會毀掉自己的前程。韓信跟著項羽只是個守門官,跟著劉邦卻成為統(tǒng)領三軍的大將軍。
SHUSHANGWEI
定制出版 專業(yè)為你
專業(yè)編輯免費咨詢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