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热免费,女高潮大叫喷水流白浆,精品老肥婆88AV,美女后入视频,日韩h

首頁> IT業(yè)界 > > 正文

古詩詞中的物候和節(jié)氣③二十四番花信風

2020-10-10 15:53:25 來源:光明網(wǎng)

有大量我國古典詩詞是吟詠花卉的。各種花卉隨著節(jié)氣的遞進,順時而開放,到時即凋謝,每一種花都有其花期,可謂是物候的表征,時令的信使。有一首詩用花開花落展現(xiàn)時序推移,語言清麗,形象鮮明,請讀宋王淇的“春暮游小園”詩:

春暮游小園

王淇

一從梅粉褪殘妝,涂抹新紅上海棠。

開到荼?花事了,絲絲夭棘出莓墻。

梅花在嚴冬傲雪,率先亮相,迎候著春天的來臨;隨著節(jié)氣變遷,其他花卉依序開放;到了仲春時節(jié),梅花零落,粉褪妝殘,然而海棠艷麗登場了;在荼蘼(亦作酴醾)開到殘敗之際,則春事將闌,夏日臨近了(“夭棘出莓墻”即為其征兆)。

我國古代有“二十四番花信風”的說法,以為風應(yīng)花期而來,所以稱之為“信”。宗懷撰,成書略后于公元500年(南北朝時期梁代)的《荊楚歲時記》稱:“始梅花,終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風。”后世在民間流傳也甚廣泛。所列花期,從小寒節(jié)氣到谷雨節(jié)氣,計4個月,8個節(jié)氣,24個候,每候以一花之風相應(yīng)。下面列表以作介紹:

這是一種以鮮花開放為觀察對象的候應(yīng)或物候標志,蘊含著科學思想和實際價值,也體現(xiàn)了詩情畫意和絢麗芬芳,可謂物候與節(jié)氣(或曰物候歷與天文歷)的生動結(jié)合。讓我們從各“番”中,擷取若干,展示古人如何在節(jié)令的背景下吟詠這些花卉,使它們成了物候的標志。

第一番是梅花。歷來詠梅詩最受推崇的當數(shù)宋林逋的“梅花”(或題“山園小梅”)詩:

梅花(山園小梅)

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需檀板共金樽。

小寒和大寒是一年里最冷的時節(jié),眾花均已開敗,獨有梅花就在這時盛開,花色淡雅,香氣清幽,歷來被看作高潔的象征,也因而被選為二十四群芳中的第一朵。宋王安石的“梅花”詩:

梅花

王安石

墻角數(shù)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詩人在詠梅的同時往往也吟詠白雪,而且把梅花的盛開看作春天來臨的先聲。又如宋盧作梅的“雪梅二首(其二)”詩:

雪梅二首(其二)

盧作梅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春。

宋姚述堯的“點絳唇·蘭花”詞:

點絳唇·蘭花

姚述堯

瀟灑寒林,玉叢遙映松篁底。

鳳簪斜依,笑傲東風里。

一種幽芳,自有先春意。

香風細,國人爭媚,不數(shù)桃和李。

蘭花作為“信花”開始綻放在大寒的二候,這時離立春已近,已有東風吹拂,儼然春天的先驅(qū)。北宋韓琦的“迎春花”詩:

迎春花

韓琦

覆闌纖弱綠條長,帶雪沖寒折嫩黃。

迎得春來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北宋趙師俠的“清平樂·迎春花一作金腰帶”詞:

清平樂·迎春花一作金腰帶

趙師俠

纖秾嬌小,也解爭春早。

占得中央顏色好,裝點枝枝新巧。

東皇初到江城,殷勤先去迎春。

乞與黃金腰帶,壓持紅紫紛紛。

唐李紳的“北樓櫻桃花”詩:

北樓櫻桃花

李紳

開花占得春光早,雪綴云裝萬萼輕。

凝艷拆時初照日,落英頻處乍聞鶯。

舞空柔弱看無力,帶月蔥蘢似有情。

多事東風入閨闥,盡飄芳思委江城。

唐皮日休的“櫻桃花”詩:

櫻桃花

皮日休

婀娜枝香拂酒壺,向陽疑是不融酥。

晚來嵬峨渾如醉,惟有春風獨自扶。

北宋王安石的“烏塘”詩:

烏塘

王安石

烏塘渺渺綠平堤,堤上行人各有攜。

試問春風何處好,辛夷如雪柘岡西。

北宋司馬光的“早春寄景仁”詩:

早春寄景仁

司馬光

辛夷花爛開,故人殊未來。

愁看柳漸綠,更忍折殘梅。

上面6首詩每兩首依次吟詠迎春花、櫻花和望春花(又名玉蘭、辛夷),這3種花分別是立春三候的“標志性”花朵。

宋葉紹翁的“游園不值”詩:

游園不值

葉紹翁

應(yīng)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春色滿園”和“紅杏出墻”已然是日常慣用的成語了。

宋文天祥的“羅山長存叟兄弟來謝宴山中”詩:

羅山長存叟兄弟來謝宴山中

文天祥

天開盤谷隱,春到浣溪家。

一水樓臺影,滿山桃李花。

春風寄橫笛,夜月擬乘槎。

政好逢佳客,江空北斗斜。

這首詩描寫的時間應(yīng)在孟春時節(jié),正值雨水到驚蟄兩個節(jié)氣之間。期間李花和桃花相繼開放,在春風中競芳爭妍。

宋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詩:

惠崇春江晚景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這首詩的每一句簡直都是春初的物候記錄;一個“先”字透露的信息是:詩歌描繪的時令應(yīng)是春天剛回,殘冬寒意方斂之際。桃花作為驚蟄一候的信花,在料峭春寒才退的時節(jié)方始在青翠的篁竹叢中開出“兩三枝”來,這時春江之水才剛剛回暖,而鴨子已紛紛下水了。同時,蔞蒿遍地蔓延,蘆葦“芽短”即才吐新芽,河豚魚即將長成為餐桌上的時鮮。好一幅全景式的“物候圖”!

唐鄭谷的“詠海棠”詩:

詠海棠

鄭谷

春風用意勻顏色,銷得攜觴與賦詩。

秾麗最宜新著雨,嬌嬈全在欲開時。

莫愁粉黛臨窗懶,梁廣丹青點筆遲。

朝醉暮吟看不足,羨他蝴蝶宿深枝。

春分一候正是仲春時節(jié),春風蕩漾,春雨綿綿,粉蝶翩翩。海棠在春風吹拂中應(yīng)時開放,顯得分外“秾麗”和“嬌嬈”。宋代蘇東坡有一首題為“海棠”的詩更廣為流傳:

海棠

蘇東坡

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zhuǎn)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宋陸游的“出游二十之十二”詩:

出游二十之十二

陸游

吳地清明未減寒,梨花初動杏花殘。

平沙漫漫人爭度,微雨蕭蕭客跨鞍。

野寺吹螺作春會,山郵糴米具朝餐。

已開九帙吾何覬,時說金丹強自寬。

梨花是春分二候的信花,到了清明才開放不久,而杏花卻于雨水二候開放,這時已經(jīng)過了兩個節(jié)氣,正在凋殘。

唐顧云的“詠柳”詩:

詠柳

顧云

帶露含煙處處垂,綻黃搖綠嫩參差。

長堤未見風飄絮,廣陌初憐日映絲。

斜傍畫筵偷舞態(tài),低臨妝閣學愁眉。

離亭不放到春暮,折盡拂檐千萬枝。

古詩詞中詠柳的很多,而詠柳花的鳳毛麟角。大凡提及,多為柳絮飛舞,或斥責相向,如杜甫之“輕狂柳絮隨風舞”(“絕句漫興”詩),或不屑一顧,如司馬光之“更無柳絮因風起”(“客中初夏”詩),不一而足。有一首唐詩題為“詠柳花”,薛能所作,首兩句即為“浮生失意頻,起絮又飄淪。”無非自況身世,亦不脫此窠臼。上引顧云的詩,倒是令人耳目一新,雖未明提柳花,但句中“綻黃”意指柳花即將綻放,應(yīng)了“長堤未見風飄絮”之說。柳花開放在清明三候,即“春暮”之前,也與詩中描寫的時令相當。前述朱淑貞“即景”詩中“謝卻海棠飛盡絮”的時節(jié),則已經(jīng)到了“春暮”,應(yīng)是“日初長”的立夏,剛好出了二十四番之列。

唐劉禹錫的“賞牡丹”詩:

賞牡丹

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

唐皮日休的“牡丹”詩:

牡丹

皮日休

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

竟夸天下無雙艷,獨占人間第一香。

這兩首詩對牡丹極盡夸贊。牡丹花色絢麗,芳香馥郁,雍容華貴,富麗端莊。劉詩贊為“國色”,而皮詩贊為“百花王”、“第一香”;于是有了“國色天香”和“花中之王”的美譽。牡丹開時,已屆谷雨一候,時值晚春,正是百花凋謝之際,而牡丹一花“吐芳”,獨享風流。

宋方岳的“荼蘼”詩:

荼蘼

方岳

山徑陰陰雨未乾,春風已暖卻成寒。

不緣天氣渾無準,要護荼蘼繼牡丹。

荼蘼花本在谷雨二候的春風吹拂下“繼牡丹”應(yīng)時而開,卻面臨山間反常寒冷天氣的“摧殘”,以致詩人發(fā)出了“要護荼蘼”的呼聲。

說到底,筆者實在是凡夫俗子一個,把蘊含深邃思緒、曼妙意境、千種風情、萬般雅致的古典詩詞,一概作“物候詩”去看。無非以此聊博讀者一粲耳。

作者簡介:蕭耐園,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院退休教師。愛好外語和文史,也愛好搖筆桿。退休后曾翻譯英語、法語和意大利語書籍10余本,寫天文專業(yè)著作6-7本,科普文章近百篇。

薦讀人簡介:肖軍,研究館員,北京古觀象臺常務(wù)副臺長。1986年南京大學天文系畢業(yè)后,一直在北京天文館、北京古觀象臺從事天文學史研究和天文科普工作。參編《中國天文學史大系》,合著《宇宙史話》等。

主講人:肖軍、米琳瑩

錄音責編:袁鳳芳

音頻后期:楊帆

監(jiān)制:萬昊宜

編輯:趙宇豪、蔡琳、柒柒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 責編:涂子怡]

標簽: 花信風 物候 節(ji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