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歡
更多>7家門店,22臺攝像設備,6個月采集了43萬人臉照片……2021年年底,濫用“人臉識別”的上海小鵬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被上海市徐匯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罰款10萬元。
上海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網站公開的行政處罰信息顯示,上海小鵬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違法行為類型為“侵害消費者人格尊嚴、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
“人臉識別”是基于人的臉部特征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近年來,因公共場所“人臉識別”監(jiān)控圖像的不當采集利用而侵犯個人隱私的案例屢見不鮮,引發(fā)輿論爭議。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生效,“人臉信息安全”問題再次觸動公眾敏感的神經。
未經同意采集人臉信息屬于違法行為
上海市徐匯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2019年,當事人上海小鵬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的業(yè)務母公司小鵬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向第三方購買了門店客流監(jiān)測項目服務。當事人購買人臉識別攝像設備后,安裝在旗下門店用于采集并上傳消費者的面部識別數據,經算法識別計算后,以此進行門店的客流統(tǒng)計和客流分析,內容包括進店人數統(tǒng)計、男女比例、年齡分析等。
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單勇認為,在公共場所安裝人臉識別攝像設備,在未經消費者同意,也無明示告知消費者收集、使用目的的情況下采集消費者面部識別數據,會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第13條關于個人信息處理者處理個人信息的條件規(guī)定。
2021年3月,名創(chuàng)優(yōu)品也曾因門店內使用非法采集顧客人臉信息的攝像頭被有關部門立案調查。2021年“315”期間,央視還曾曝光科勒、寶馬等門店通過安裝攝像頭,并在消費者無感的情況下,違規(guī)收集消費者人臉數據的情況。
而在更早時候,全國各地都曝出售樓處采集消費者人臉信息的事件,甚至有顧客被逼無奈戴著頭盔去看房。據不完全統(tǒng)計,佛山、蘇州、寧波等多地查處并通報了多個售樓處使用人臉識別技術收集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與典型案例。
記者在南京隨機選擇了一些商場、品牌專賣店和售樓處,發(fā)現這些場所內均裝有多個攝像頭,部分場所張貼“您已進入監(jiān)控區(qū)域”等字樣。但記者詢問工作人員是否存在人臉識別系統(tǒng)采集信息行為時,均未獲得正面回答。
多位受訪的業(yè)內人士表示,商家為了識別到訪客戶的來源或者為了防止客戶跳單及同業(yè)競爭對手搶單,而引入人臉識別技術,相關人工智能企業(yè)瞄準這一商機,已將其發(fā)展成為一門財源滾滾的生意。
細化規(guī)定有助提升保護力度
2021年1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式實施,再加上已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構成了營造良好數字社會生態(tài)的三大法治基石。
在如此完善的法律體系下,為什么還有許多企業(yè)濫用人臉識別技術,擅自采集個人生物信息呢?
江蘇省科協(xié)副主席、南京理工大學教授李千目認為,近年來,強化用戶人臉信息保護的呼聲日益高漲,人臉識別技術帶來的個人信息保護問題也日益凸顯,遏制人臉識別技術濫用趨勢正在逐步好轉。
“但即使相關法律已頒布,也不可能完全杜絕違法現象,這就跟雖然有了交通法但卻仍然會有人闖紅燈一個道理。但由于網絡安全、信息安全、數據隱私保護涉及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公眾非常敏感,所以社會關注度也更高?!崩钋空f。
單勇表示,個人信息保護法更多是從實體和程序角度設計個人信息處理規(guī)則、個人在個人信息處理活動中的權利、個人信息處理者的義務、法律責任等方面做出的基本性規(guī)定和原則性規(guī)定。這些基本性、原則性規(guī)定的落地還需要健全的執(zhí)法組織機制和細化規(guī)定。所謂“徒法不足以自行”,如何全面貫徹落實個人信息保護法已成為當前迫切需要大力推進的問題。
單勇建議,個人信息保護法生效后,相關的部門應該就如何貫徹落實個人信息保護法出臺規(guī)范性文件,使得個人信息保護能夠真正落到實處。
同時,消費者應提高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對于商家在公共場所設置的攝像頭,專家認為,不能因為商家張貼一張紙,標明“您已進入監(jiān)控區(qū)域”等字樣,就放棄主張個人的權利。個人信息保護法第28條規(guī)定,人臉信息屬于敏感個人信息,處理敏感信息應當取得個人的單獨同意,并且還要告知采集后,人臉信息會用在哪些領域。
在源頭建立個人信息保護的合規(guī)制度
有網友質疑:小鵬汽車6個月采集43萬多張人臉照片,才被罰10萬元,平均一張照片的成本僅僅2毛多,違法成本是否過低?
單勇介紹,個人信息保護法第66條規(guī)定,對相關違法行為,有關部門可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對違法處理個人信息的應用程序,責令暫?;蛘呓K止提供服務;拒不改正的,并處100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
專家認為,小鵬汽車私自收集顧客人臉照片后,雖然并沒有把照片賣給第三方,也沒有危害個人隱私,但對這樣的知名企業(yè)來說,因處罰造成的公眾信任度、社會影響力、股價漲跌等是比處罰更嚴重的問題。
李千目表示,對那些私自收集人臉信息的違法行為,懲罰和處罰是必須的,但是也不能以懲罰和處罰為主,更多的是要加強宣傳教育。李千目認為,政府的處罰是在表明一個態(tài)度。企業(yè)不能碰觸紅線,要兼顧公眾生活便利、技術發(fā)展與數據隱私三者之間的平衡。
單勇表示,立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個人信息的有效保護。而這一目的的實現僅靠事后處罰還遠遠不夠,應樹立事前預防思維,督促企業(yè)建立起個人信息保護的合規(guī)制度。
“與其等著事后去處罰,不如在源頭真正建立起個人信息保護的合規(guī)制度,這可能才是一個治本之道?!眴斡卤硎?,在現階段,大多數企業(yè)還沒有能夠真正地建立起個人信息保護的合規(guī)意識和制度,這方面的工作任重道遠。(張 曄)